沒多少人會喜愛開會,包括小編。
會議室里爭論、喧嚷,還有可能整場會議下來都沒定下任何決策,而出差去外地開會更是麻煩,深夜里起床,趕往遠處,到達目的地后昏昏沉沉地一頭扎入會議室,然后歸程。
2016年末,網上流傳"王健林的一天",這份時刻表讓許多人震動:24小時,兩個國家,三個城市,飛了6000多公里,簽約500億合同……
而這,并不是多么特別的一天,這樣的作業強度對王健林來說也只不過日常罷了。
假如不出差,早上7點半,王健林準時到達萬達北京總部25樓的工作室,開始作業。這樣的作業習氣,從創業到現在他現已堅持了二十多年。
他現在比以前更有斗志,乃至恨不得把自己分紅幾個用。2012年他開始跑步健身,每天一小時,這樣能堅持更好的膂力和精力,他期望自己能作業到75歲。
2013年,在央視財經頻道主辦的"中國創業典范"公益活動發動儀式上,王健林共享了他的創業閱歷。
"怎樣才能創業成功?我以為勤勉最重要,這點我深有體會。由于我是個轉業兵,在創業初期,對房地產行業一點兒也不了解,許多同行笑話我,他們點評,我早晚會從哪兒來回哪兒去。"
"所以我下決心,先學習,在接下來的4到5年的時刻里,我拋棄了一切的休息時刻,白日正常上班,晚上一切的時刻都拿來學習。我信任熟能生巧,斗爭能夠幫助咱們發現機會和掌握機會。"
一位成功的首富竟名人也如此拼命努力作業,哪怕吃睡都在飛機上,果然首富的方位不是每個人都能坐的。出差開會并不是這些成功企業家的專屬,身在職場中的每個人,都有可能會被組織出去參與一些會議,無法避免。
之前跟一個剛創業的老板聊天,她說到了一個主意讓我有了一種逼真的神往,"在家工作"理念:每個職工都在自己家里進行作業,公司無需租借工作場地及效勞設備,有一套完善的長途工作會議體系供各地的職工及時交流和開會……
談了許多,最終她還戲弄到,假如這個主意真的完成了,那你就來我公司吧,保你時刻自在。逐漸的也沒聯系了,不知道她的公司現在怎么樣了,但我信任,一個勇于這樣大膽玩的人,工作也不會太差吧。天馬行空,這個時代啥都不缺,唯缺構思。
假如在家工作真的可行,具有一套完善的長途工作會議體系,企業只需付出這套體系的費用、人才招納費用及根底效勞設備費用,其他的比方工作室租借、水電網費、出差等等費用都能夠節省下來,對于一個企業來說,這現已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了。
之前有一篇文章報導撒播網絡,各個媒體報導轉發,其中說到:過去數年間,全國科研經費大約只有40%是真實用于科技研發的,60%都用于開會、出差等。實際的真相咱們不得而知,但無風不起浪,各有各的見地吧。
說到底,每個企業在出差、開會這一方面,投入都是一筆不小的費用,跟著網絡的發展,網絡會議、視頻會議在必定程度上處理了企業長途會議的需求,但不論從硬件方面仍是軟件方面,都有著許多技術上網絡上難以打破的關口。
比方說好的下午三點開會,總有人會忘掉時刻,最終只得一個個電話催他們上線;人都來得差不多了,各自調試設備,又過去一二十分鐘分鐘;十分困難開完了會,該整理回憶了,只見眼前的紙上一堆鬼畫符似的筆記……
假如說,把實際會議場景帶入到虛擬網絡中,完成
虛擬實際3D會議,以此處理各個企業的長途會議需求,這又未嘗不可呢?